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松山社大中醫養生藥膳上課筆記

中醫養生藥膳

20090506

藥膏製作

1、面速力達母

2、萬金油膏

3、洗髮精

4、三色手工皂

5、沙龍巴斯

面速力達母

小護士的良方--面速力達母
http://www.chem.ncnu.edu.tw/mimi/edu/chemlife/med1.htm

材料:白臘 5 g
凡士林 11 g
樟腦粉 2 g
薄荷腦 1.5 g
冬綠油 1.5 g

步驟
1. 將白蠟溶解,不超過62-65
.
2. 加入凡士林溶解。
3. 加入樟腦粉,薄荷腦攪拌溶解。
4. 加入冬綠油攪拌均勻。
5. 趁熱倒入容器中。
6. 冷卻,成型。

效用:止癢,蚊蟲咬傷,消腫止痛。

補充資料:白蠟~硬化劑
凡士林~基劑
樟腦粉~樟科的樟樹樹幹先經過水蒸氣蒸餾所得揮發油成份,再冷卻
所得之結晶。 具清涼,局部止癢作用。
薄荷腦 ~唇形科的薄荷全草先經過水蒸氣蒸餾所得揮發油成份,再冷卻所得結晶,即是冰片,經純化後就是薄荷腦。 具興奮、抗刺激作用。
冬綠油~ 石南科的冬綠樹葉子,經過水蒸氣蒸餾所得揮發油成份,即是冬綠油。具消毒、局部刺激作用。

=========================
漢方面速力達母 自己DIY只要十塊元
http://tw.epochtimes.com/bt/5/5/23/n930917.htm

萬金油膏

萬金油(100g)-約可製作5g藥罐X26罐
基劑1.白凡士林40g
2.蜜蠟15g
3.油性羊毛脂2.5g
4.椰子油2.5g
合計:60g

藥材1.薄荷精油2.5g
2.薄荷腦12.5g
3.樟腦油2.5g
4.樟腦粉2.5g
5.肉桂葉精油5g
6.丁香油精油5g
合計:40g
製作步驟:
1.將藥材先秤重量取後混合
2.將基劑混合加熱融化攪拌均勻
3.離火,待基劑稍涼(70度C)
4.倒入藥材精油的杯中並攪拌均勻
5.未凝固前趁熱倒入藥膏罐內靜置冷卻

------------------

長庚醫院中醫師"李克成老師"配方
萬金油(100g)-約可製作5g藥罐X27罐
基劑1.白凡士林42g
2.蜜蠟13g
3.可可脂2.5g
4.椰子油2.5g
合計:60g

藥材1.薄荷精油2.5g(台灣涼薄荷)
2.薄荷腦12.5g
3.樟腦油2.5g(一般市售)
4.樟腦粉2.5g
5.肉桂葉精油5g(ND)
6.丁香精油5g(ND)
合計:40g
製作步驟:
1.將藥材先秤重量取後混合
2.將基劑混合加熱融化攪拌均勻
3..離火,待基劑稍涼(70度C)
4.加入藥材精油並攪拌均勻
5.未凝固前趁熱倒入藥膏罐內靜置冷卻

鹼液KOH,NaOH+蒸餾水(40℃~50℃)→皂化24小時當皂基

橄欖油、荷荷巴油、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

硬脂酸stearic acid

火入濕

面腫當發汗、肢腫當利水(尿) 濕熱下注膀胱→濕症→四神湯

原因:ㄧ、循環差。

二、心臟病。

三、下肢靜脈回流。

四、腎病。

濕影響代謝→筋骨重

濕多變水飲→肋膜積水、腹水(十棗湯)

加火則水稠變成痰,痰多則血濁(膏粱之人),痰濁之症(心血管疾病),血瘀則進入癌病階段

食療:山藥、薏苡仁、赤小豆

◎脂肪瘤→光滑,纖維瘤→硬

◎痞→氣機不通(心下痞)

◎癥瘕→女腹部子宮肌瘤推之不移

◎積聚→塊狀物→岩→癌

◎乳癖→乳癰→乳岩→乳癌

纖維囊腫→十六味氣流引+加味逍遙散

◎防流感藥方→百合固金湯

百合固金湯

百合固金二地黃,玄參貝母桔草藏;
麥冬芍藥當歸配,喘咳痰血肺家傷。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百合固金湯

醫方集解

百合、熟地、麥冬、貝母、生地、當歸、白芍、甘草、玄參,桔梗

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用於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所致的咽喉燥痛,乾咳痰中帶血,手足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者等症。

乳腺癌

水腫第十一

水腫病 有陰陽 便清利 陰水殃 便短縮 陽水傷 五皮飲

元化方 陽水盛 加通防

陰水盛 加桂薑 知實腫 蘿枳商 知虛腫 參朮良 兼喘促

真武湯 從俗好 別低昂

五水辨 金匱詳 補天手 十二方 肩斯道 物炎涼

┌陰水殃→便清利→

└陽水傷→便短縮→腎炎、尿道炎

利尿劑:六一散(滑石6g、甘草1g)+薄荷0.5~1g

六一散

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濕此方饒。

益元散

加入辰砂名益元,兼能鎮心亦有效。

碧玉散

或加青黛名碧玉,目赤咽痛俱可消。

雞蘇散

滑草薄荷雞蘇散,暑濕風熱俱能療。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六一散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滑石、甘草

清暑利濕

◎六一散其他功效:防治中暑、結石、攝護腺癌、尿道炎

當痱子粉用(撒布尿布)

◎元化→華陀

五皮飲

五皮散()

五皮散用五般皮,陳苓薑桑大腹齊;
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虛腹脹頗相宜。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五皮飲

中藏經

桑白皮、橘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

利水消腫,疏風勝濕

五皮飲+桂枝湯→治陰水,調和榮衛

+木通、防己→治陽水

+萊服子(菜甫子)、枳實→治實腫

+人蔘、白术→治虛腫

山藥健脾胃消水腫

◎慢性B肝驗方

茵陳五苓散5+加味逍遙散5+

 靈芝10g/週+虎杖1+黃水茄1+梔子1+黃柏1+代熊膽1-2分/週

◎降血脂、膽固醇驗方

茵陳五苓散5+梔子1+黃柏1

零餘子→山藥種子炒成花生樣

真武湯→慢性腎衰竭要方

真武湯

真武湯壯腎中陽,苓芍朮附加生薑;
少陰腹痛寒水聚,悸炫瞤惕急煎嘗。

附子湯

少陰腹痛附子湯,人參白朮苓芍藏;
體痛背寒肢逆冷,溫陽益氣自復康。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真武湯

傷寒論

附子、乾薑、茯苓、白朮、白芍

溫腎散寒,健脾利水

去水腫三方 開鬼門(發汗)

潔淨腑(排尿)

去菀陳蓙(大便順)

   之後補脾腎→山藥

         腎氣丸+香砂六君子湯

   小孩咳嗽→脾濕腫滿

痃癖

下週藥膳

雙和飲

→溫養氣血,治氣損

桂枝3、沙白芍3、當歸3、黃耆3、熟地5、川芎2、陳皮3、大棗5枚、生薑3片

(熟地改生地則不燥熱)

五水→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水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篇12方

14. 水氣病脈證并治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膚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滿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搏,風強則為隱診,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窠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疼痛,反不痛,身體反重而痠,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汗得之。渴而不腫者,此為皮水。身腫而冷,狀如周痺,胸中窒,不能食,反劇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咳而喘,不渴者,此為脾脹,其狀如腫,發汗即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皆不可發汗。

裡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朮湯主之。

跗陽脈當伏,今反緊,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醫反下之,下之即胸滿短氣。

跗陽脈當伏,今反數,本自有熱,消穀,小便數,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寸口脈浮而遲,浮脈則熱,遲脈則潛,熱潛相搏,名曰沉。跗陽脈浮而數,浮脈即熱,數脈即止,熱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則脈絡虛,伏則小便難,虛難相搏,水走皮膚,即為水矣。

寸口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水不沾流,走於腸間。少陰脈緊而沉,緊則為痛,沉則為水,小便即難。

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也。

問曰:病下利後,渴飲水,小便不利,腹滿因腫者,何也?答曰:此法當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當愈。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燥,其人陰腫。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師曰: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師曰:寸口脈沉而遲,沉則為水,遲則為寒,寒水相搏。跗陽脈伏,水穀不化,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水腫。少陽脈卑,少陰脈細,男子則小便不利,婦人則經水不通;經為血,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

問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師曰:經水前斷,後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難治;先病水,後經水斷,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經自下。

問曰:病者苦水,面目身體四肢皆腫,小便不利,脈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疼,氣上衝咽,狀如炙肉,當微咳喘,審如師言,其脈何類?

師曰:寸口脈沉而緊,沉為水,緊為寒,沉緊相搏,結在關元,始時尚微,年盛不覺,陽衰之後,營衛相干,陽損陰盛,結寒微動,腎氣上衝,喉咽寒噎,脅下急痛。醫以為留飲而大下之,氣擊不去,其病不除。後重吐之,胃家虛煩,咽燥欲飲水,小便不利,水穀不化,面目手足浮腫。又與葶藶丸下水,當時如小差,食飲過度,腫復如前,胸脅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揚溢,則浮咳喘逆。當先攻擊衝氣,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當在後。

1.越婢湯方

風水,脈浮身腫,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腹痛者加芍藥。 [防己黃耆湯方:見濕病]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五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惡風者加附子一枚炮。風水加朮四兩。]

2.防己茯苓湯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茯苓湯方:防己三兩 黃耆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3.越婢加朮湯

4.甘草麻黃湯

裡水,越婢加朮湯主之,甘草麻黃湯亦主之。

[越婢加朮湯:越婢湯內加白朮四兩]

[甘草麻黃湯方:甘草二兩 麻黃四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甘草,煮取三升, 溫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風寒。]

5.麻黃附子湯

6.杏子湯

水之為病,其脈沉小,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浮者宜杏子湯。

[麻黃附子湯方:麻黃三兩 甘草二兩 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溫服八方,日三服。]

[杏子湯方:未見,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7.蒲灰散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8.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

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柏汁,脈自沉,何從得之?師曰:以汗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耆芍桂酒湯主之。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方:黃耆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9.桂枝加黃耆湯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

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目閏,目閏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燥,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

[桂枝加黃耆湯方: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甘草 黃耆各二兩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10.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師曰:寸口脈遲而澀,遲則為寒,澀為血不足。跗陽脈微而遲,微則為氣,遲則為寒。寒氣不足,則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則營衛不利;營衛不利,則腹滿脅鳴相逐;氣轉膀胱,營衛俱勞;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痺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方:桂枝三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麻黃二兩 細辛二兩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

11.枳朮湯

12.防己黃耆湯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朮湯主之。

[枳朮湯方:枳實七枚 白朮二兩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

<<外臺>>防己黃耆湯:治風水,脈浮為在表,其人或頭汗出,表無他病,病者但下重,從腰以上為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

P.71解表法

1. 解表方劑

辛溫解表劑

麻黃湯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三拗湯

三拗湯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華蓋散

華蓋麻杏紫蘇子,茯苓陳草桑白皮;
風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遲疑。

麻黃加朮湯

麻黃湯中加白朮,濕困身疼總能醫。

麻杏苡甘湯

還有麻杏苡甘劑,風濕發熱亦可祛。

大青龍湯

大青龍用桂麻黃,杏草石膏薑棗藏;
太陽無汗兼煩躁,解表清熱此為良。

桂枝湯

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薑棗同;
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自汗正宜用。

桂枝加葛根湯

加入葛根治項強,又兼汗出與惡風。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桂枝湯加厚朴杏,降逆平喘有殊功。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芩生地加甘草,發汗祛風力量雄。

大羌活湯

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獨活防己知;
還把黃連白朮入,大羌活湯散熱濕。

加味香蘇散

加味香蘇陳草風,荊艽薑蔓與川芎;
惡風身熱頭項痛,胸脘滿悶服之鬆。

香蘇散

香蘇散內草陳皮,外感風寒氣滯宜;
寒熱頭痛胸脘悶,解表又能疏氣機。

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桂芍麻,乾薑辛夏草味加;
外束風寒內停飲,散寒蠲飲效堪夸。

小青龍加石膏湯

小青龍把石膏配,咳喘而煩效更佳。

射干麻黃湯

射干麻黃亦治水,不在發表在宣肺;
薑棗細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2.

辛涼解表劑

桑菊飲

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
清疏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銀翹散

銀翹散主上焦痾,竹葉荊蒡豉薄荷;
甘桔蘆根涼解法,發熱咽痛服之瘥。

銀翹湯

鞠通更有銀翹湯,竹草麥冬生地黃;
陽明溫病寒下後,脈浮無汗服之康。

麻杏甘石湯

麻杏甘草石膏湯,四藥組合有專長;
肺熱壅盛氣喘急,辛涼疏泄此法良。

越婢湯

越婢湯中有石膏,麻黃生薑加棗草;
風水惡風一身腫,水道通調腫自消。

升麻葛根湯

閻氏升麻葛根湯,芍藥甘草合成方;
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宣毒發表湯

宣毒發表升葛翹,杏桔荊防桔薄草;
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現點此方饒。

竹葉柳蒡湯

竹葉柳蒡葛根知,蟬衣荊芥薄荷施;
石膏粳米參甘麥,風疹急投莫延遲。

柴葛解肌湯

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
芩芍桔草薑棗芷,羌膏解表清熱良。

柴葛解肌湯

程氏也有同名方,柴葛草芍芩地黃;
丹皮二母一併入,發熱口渴宜煎嘗。

蔥豉桔梗湯

蔥豉桔梗薄荷翹,山梔竹葉加甘草;
熱邪束肺嗽咽痛,風溫初起此方療。

蔥豉湯

蔥豉湯是肘后方,解表發汗又通暢;
惡寒發熱頭悶痛,服後邪散津不傷。

活人蔥豉湯

類證活人蔥豉湯,更加葛根與麻黃;
惡寒腰背頭項痛,得汗表解保安康。

3.

扶正解表

敗毒散

人參敗毒草苓芎,羌獨柴前枳桔同;
生薑薄荷煎湯服,祛寒除濕功效宏。

荊防敗毒散

若須消散瘡毒腫,去參加入荊防風。

倉廩散

原方配入陳倉米,噤口痢疾此為宗。

參蘇飲

參蘇飲內陳皮草,枳殼前胡半夏從;
葛根木香桔梗茯,氣虛感寒最宜用。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參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齊;
再加細辛薑棗煮,陽虛寒閉最相宜。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溫經解表法優良;
少陰脈沉反發熱,邪寒外解不傷陽。

麻附甘草湯

前方去辛加炙草,無汗微熱宜煎嘗。

蔥白七味飲

蔥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與生薑;
麥冬生地千揚水,血虛外感最相當。

加減葳蕤湯

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蔥桔梗隨;
草棗薄荷共八味,滋陰發汗此方魁。

千金葳蕤湯

千金葳蕤麻杏膏,芎獨白薇木香草;
外感熱傷津不足,生津清熱又解表。

甜菜根+水或蜜蜂打汁

牛蒡、蘿蔔→反人蔘

◎痘疹神→劉姥姥→王熙鳳

◎台灣民間偏方→白埔薑→治風濕

牛奶埔→吃補腎(加紅棗、枸杞、雞)

丁豎朽→治腎炎

狗尾草→開胃脾

解表藥─能發散外邪,解除表證之藥。大多味辛。

辛溫解表藥

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羌活、白芷、紫蘇葉、生薑、香薷。

辛涼解表藥

薄荷、蟬蛻、牛蒡子、淡豆豉、桑葉、菊花、葛根、柴胡、升麻

辛溫解表劑→38℃,怕寒,有汗→桂枝湯,無汗→麻黃湯

辛涼解表劑→治痠痛

高熱、口乾、重→桑菊飲、銀翹散+麻杏甘石湯

麻黃→安非他命→麻黃素Ephedaine→治鼻塞、鼻瘜肉→噴鼻劑

腎上腺素Adrenaline

抗過敏組織胺Chlorpheniramine

類固醇Beclomethasone

改小青龍湯治氣喘

藥名

性味

歸經

功能

用量

麻黃
Ephedra

辛、微苦,溫

肺、膀胱

1.發汗解表:外感風寒表實證(麻黃湯)
2.
平喘止咳:風寒外束、肺氣壅遏喘咳證(三拗湯,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
3.
利水消腫:水腫兼有表證(越婢加朮湯)
4.
溫散寒邪:風濕痹痛(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陰疽證(陽和湯)
生用發汗力強,蜜炙發汗力弱,有潤肺之功,故發汗解表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本品發汗開肺之力較強,故用量不宜過大,對素體虛弱,表虛自汗及陰虛汗,喘咳由於腎不納氣者,均應忌服。

1

桂枝
Cinnamon Twigs

辛、甘、溫

心、肺、膀胱

1.發汗解表:風寒表虛證(桂枝湯);風寒表實證(麻黃湯);風寒濕痹證(桂枝附子湯,甘草附子湯)
2.
溫經通陽:痰飲證(苓桂朮甘湯);水腫及小便不利證(五苓散);胸痹心悸(枳實薤白桂枝湯,炙甘草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溫經湯);癥瘕(桂枝茯苓丸)等證。
本品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凡溫熱病及陰虛陽盛,血熱妄行諸證均忌用。

1

葛根湯+藿膽丸→鼻炎、氣喘→忌冰涼

◎痛經驗方

溫經湯5+當歸勺藥散5→經痛(愛吃冰)

丹蔘1(血塊)、香附1(下腹痛)、延胡索1(罌粟同科Demelor止痛)、益母草1

薑母茶→止經痛

◎桂枝通阻化氣→五苓散、苓桂逐甘湯

治耳鳴、梅尼爾氏症、痰飲暈眩、內耳迷路神經炎、氣喘

◎西藥治青光眼→靈得隆(類固醇)

中藥肝火過旺用龍膽瀉肝湯、車前子、淮牛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