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松山社大中醫養生藥膳筆記

中醫養生藥膳

20090520

傷暑症症狀→太陽膀胱經(主表)

腹瀉便溏

頭痛

暈眩(昏蒙)

目糊

項強拘急

嘔吐

納呆

肢軟

精神倦怠

口渴

咽乾

嗜睡

溲黃短赤

身熱烘

脈滑數

俗稱中暑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并治第二中

【暍病】

暍病

成因

外感暑熱之氣而成

證治

太陽中暍,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

太陽中熱者,暍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一物瓜蒂湯主之。

治療禁忌

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鍼,則發熱甚。數下之,則淋甚。

治療用刮痧板自膽經風池穴順脖子往膽經肩井穴刮,再自風池穴順膀胱經由上往下刮成『介』字形,刮後記得喝溫開水,刮後禁洗熱水澡。

暑症第十三

傷暑病 動靜商 動而得 熱為殃 六一散 白虎湯 靜而得起貪涼 惡寒象 熱逾常

心煩辨 切莫忘 香薷飲 有專長 大順散 從症方 生脈散久服康 東垣法 防氣傷

雜說起 道弗彰 若精蘊 祖仲師 太陽病 旨在茲 經脈辨標本歧 臨證辨 法外思

方兩出 大神奇

六一散

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濕此方饒。

益元散

加入辰砂名益元,兼能鎮心亦有效。

碧玉散

或加青黛名碧玉,目赤咽痛俱可消。

雞蘇散

滑草薄荷雞蘇散,暑濕風熱俱能療。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六一散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滑石6、甘草1

清暑利濕

◎痱子粉:滑石6、甘草1薄荷0.5

◎痱子膏:鑪甘石,安治癢Calamine lotion

細菌病→西醫有效→例:肺結核

病毒病→中醫有效→例:肺炎

SARS痰積肺部引起之高燒不退→排痰方→千金葦莖湯+魚腥草1

肺炎時加上麻杏甘石湯

嚴重時急救一次一根紅高麗蔘煮水喝

葦莖湯

葦莖湯方千金存,桃仁薏苡冬瓜仁;
瘀熱在肺成癰毒,熱瀉膿除新自生。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千金葦莖湯

備急千金要方

鮮蘆根5、薏苡仁1、冬瓜仁3、桃仁3

排痰

白虎湯

白虎湯清氣分熱,石膏知母草米協。

白虎加人參湯

熱渴汗出兼氣虛,白虎加參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湯

身熱欲嘔骨節痛,加入桂枝疏經脈。

白虎加蒼朮湯

濕溫身重汗出多,方加蒼朮濕熱減。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白虎湯

傷寒論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清熱生津,用治大熱、大渴、大汗、脈大有力等為主

白虎加人參湯

傷寒論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參

清熱生津益氣,多用於治發熱不退、汗出過多、惡寒、大渴引飲、元氣津液兩傷、脈洪大等症狀。

白虎加桂枝湯

金匱要略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桂枝

糖尿病消渴

DM(Diabetes Millitus)

上消→

煩渴引飲(喝多)

白虎湯加人蔘湯

西醫注射胰島素

中消→

消穀善飢(吃多)

調胃承氣散

下消→

飲一溲ㄧ(尿多)

腎氣丸,六味地黃丸

瀉下方-----承氣方比較

破血下瘀

桃核

承氣湯

桃仁

→┼←

桂枝

痞實而滿

痞滿燥實堅

活血破瘀

通行血脈

瀉熱通便

消滯除滿

承氣湯

承氣湯

攻下熱結

蕩滌燥結

燥實

而堅

調胃

承氣湯

瀉熱和胃

潤燥軟堅

↙↓

↙↙

↘ ↘

↓↘

↘↙

甘草

↙ ↘

和中

厚朴

枳實

└→

大黃

芒硝

除滿

消痞

瀉實

潤燥軟堅

平常保養預防用加味知柏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益肝腎,山藥丹澤萸苓摻。

知柏地黃丸

再加知柏成八味,陰虛火旺可煎餐。

都氣丸

六味再加五味子,丸名都氣虛喘安。

麥味地黃丸

地黃丸中加麥味,咳喘盜汗皆能挽。

杞菊地黃丸

六味再加杞與菊,目視昏花治可痊。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知柏地黃丸

醫宗金鑑

知母、黃柏、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丹皮、澤瀉

滋陰降火

加味知柏地黃丸

生地黃1兩、山茱萸3、雲茯苓3、淮山藥5、牡丹皮3、建澤瀉3、肥知母3、川黃柏3、玉米鬚1兩、瓜簍根5、太子蔘3

一次十碗水煮沸後加煮五分鐘,當水喝


補益劑----六味地黃丸系列方比較

三瀉

三補

+麥冬、

五味子→

麥味地黃丸

腎虛咳嗽

熟地黃

+麥冬

防澀膩戀邪

+五味子

都氣丸

腎虛氣喘

澤瀉

+枸杞子、

菊花

杞菊地黃丸

肝腎陰虛

之目疾

茯苓

+知母、

黃柏

知柏地黃丸

陰虛火旺

助健運

山藥

+枸杞子、

炙甘草→

左歸飲

腎陰不足

腎主血

補腎陰

-澤瀉、

牡丹皮

-茯苓+杜仲

、附子

肉桂

較六味地黃丸強

牡丹皮

+枸杞子、

炙甘草→

右歸飲

腎陽不足

制溫澀

補腎陽

杜仲、肉

-澤瀉、牡丹

桂、附子

皮、茯苓

-澤瀉、牡丹茯苓+枸杞子、炙甘草

皮、

杜仲

較腎氣丸強

命門主氣

山茱萸

+肉桂、

附子→

腎氣丸

腎陽不足

+牛膝車前子

+肉桂、

附子→

濟生腎氣丸

腎陽虛

煉蜜為丸

牛膝、

車前子

小便不利


補益劑----五大補益名方比較

人蔘養榮湯

十全大補湯

八珍湯

四君子湯

四物湯

人蔘

益氣

←┼→

養血

熟地黃

益氣補脾

補益陰血

白术

→┴←

茯苓

當歸

→┴←

白芍

健脾滲濕

養血和營

甘草

川芎

益氣和中

調和諸藥

活血行氣

補血不滯

益氣

健脾

補血

和血

生薑

大棗

益氣

補血

黃耆

肉桂

補中益氣

溫腎助陽

溫補氣

陳皮

五味子

遠志

去川芎

理氣健脾

斂肺滋胃

寧心安神

益氣養血養心安神

理血劑----王清任逐瘀五方比較

方名

血府

逐瘀湯

通竅

逐瘀湯

膈下

逐瘀湯

少腹

逐瘀湯

身痛

逐瘀湯

主治病位

胸中

頭面

上腹

少腹

軀幹

功用特點

活血袪痰

活血通竅

逐瘀破結

溫經止痛

袪瘀通絡

基礎藥物

川芎

當歸

桃仁

紅花

赤芍

特徵藥物

柴胡

麝香

香附

小茴香

羌活地龍

◎香薷茶→一兩加十碗水煮,加冰糖

產地 澎湖→夏天中暑、感冒

香薷
Elsholtzia

辛,微溫

肺、胃

1.發汗解表:暑季乘涼外感風寒證(香薷散)
2.
和中化濕:夏季飲冷內傷於濕證(香薷散)
3.
利水消腫:水腫小便不利證(香薷朮丸)
發汗解暑宜水煎涼服,利水消腫宜丸服,汗多表虛者忌服。

1

袪暑解表

新加香薷飲

新加香薷朴銀翹,扁豆鮮花一起熬;
暑溫口渴汗不出,清熱化濕又解表。

香薷散

香薷散用朴扁豆,祛暑和中濕邪消。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十味香薷飲

萬病回春

香薷、厚朴、扁豆、甘草、人參、黃耆、白朮、陳皮、木瓜、茯苓。

祛風解表,調氣培中。治虛弱體質者夏月感冒、神昏頭重、倦怠、 嘔吐或下利、食慾不振、汗多脈虛弱等

香薷飲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香薷、白扁豆、厚朴

祛暑解表,化濕和中。治夏日感冒、惡寒、頭痛、無汗、胸悶、嘔吐、腹痛、吐瀉。

新加香薷飲

溫病條辨

香薷、鮮萹豆花、厚朴、金銀花、連翹

暑熱症治則

動→六一散(地骨皮露)、白虎湯(熱重)→烈日下操勞運動傷暑,逼到熱

刮痧

靜→ƒ暑傷脾胃→食寒涼過度

→輕:藿香正氣散(香港保濟丸)、濟眾水(倦怠)

香薷飲、八卦丹(口乾)

→重:大順散(熱性)、

拉肚子(NPO禁食改喝運動飲料或打點滴)

暑傷元氣→清暑益氣湯(李東垣),暑熱怠懶,夏天壯火食氣

└→由補中益氣湯來

夏日喝綠豆粥、荷葉茶

傷暑兼感邪(六淫)→香薷飲(去暑邪,熱甚則是火邪)

冬日用麻黃,夏日用香薷

一味西瓜乃天生白虎湯,西瓜皮則為翠衣

紫蘇

能解魚蝦蟹毒

福神菜,藕+紫蘇(兒科)杏蘇散、蔘蘇飲

順氣安胎(氣喘)

胸痞悶,萬點金(白甘草)喝水也可以

去痰

像菟絲子的籽,三子養親湯、蘇子降氣湯

杏食人,桃傷人

白果仁(銀杏)→收斂,白帶、遺精、喘、咳, Cerenin葉通血

紫蘇子

降氣平喘 , 止咳。

利氣寬中降逆消痰。

藥名

性味

歸經

功能

用量

紫蘇葉
Perilla

辛,溫

肺、脾

1.發表散寒:外感風寒證(杏蘇散,香蘇散)
2.
行氣寬中:脾胃氣滯證(藿香正氣散)
3.
安胎:胎動不安證
4.
解魚蟹毒:魚蟹毒引起的腹痛吐瀉證
本品辛散耗氣,對溫病或氣虛表虛者忌服。

1

蘇子

辛,溫

肺、大腸

1. 止咳平喘:痰涎壅盛氣逆喘咳(三子養親湯,蘇子降氣湯)
2.
潤腸通便:腸燥便秘證
炒蘇子藥性較和緩,炙蘇子則潤肺止咳之功效優,本品有滑腸耗氣之弊,故腸滑氣虛者忌用,紫蘇素有蘇葉,蘇梗,蘇子之分,其功用各有所偏,蘇葉以疏散表邪見長,蘇梗以利氣寬中功專,蘇子則以降逆消痰為優,蘇子與麻黃兩藥皆有平喘作用,然蘇子為降逆氣以平喘,多用於寒痰壅肺喘促咳嗽之證,麻黃是發散風寒,宣肺以定喘,多用於風寒閉肺喘促之證,另有一種同科植物白蘇的果實,習稱白蘇子,白蘇子色灰白,粒較大,氣薄力遜。

1

麻黃湯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華蓋散

華蓋麻杏紫蘇子,茯苓陳草桑白皮;
風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遲疑。

杏蘇散

杏蘇散內夏陳前,枳桔苓草薑棗研;
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三子養親湯

三子養親祛痰方,芥蘇萊菔共煎湯;
大便實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薑。

劑名

出處

成份

功用

十神湯

和劑局方

麻黃、葛根、升麻、川芎、香附、生薑、白芷、紫蘇、甘草、陳皮、赤芍

發汗解表、理氣活血

十味參蘇散

正體類要

人參、紫蘇、半夏、茯苓、陳皮、桔梗、前胡、葛根、枳殼、甘草、生薑

治肺傷咳血衄血,發熱氣促、血蘊於肺

天香正氣散

證治準繩

乾薑、紫蘇、烏藥、香附、陳皮

六合定中丸

廣藿香、紫蘇葉、香薷、木香、檀香、薑厚朴、枳殼、陳皮、 桔梗、甘草、茯苓、木瓜、白扁豆、山楂、六麴、麥芽、稻芽

袪暑除濕,和中消食

香蘇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香附、紫蘇葉、陳皮、甘草(、生薑)

疏散風寒、理氣和中

神秘湯

外台秘要

麻黃、杏仁、厚朴、陳皮、柴胡、紫蘇葉、甘草

行氣解表。適用於治呼吸困難,喀痰較少兼有氣鬱之支氣管喘息。小兒喘息、肺氣腫、咳嗽。

參蘇飲

和劑局方

人參、半夏、茯苓、陳皮、炙甘草、枳殼、葛根、紫蘇、前胡、桔梗、生薑、大棗

益氣解表,行氣化痰。治四時感冒、頭痛發熱、咳嗽而兼痰飲等症。
治外感內傷,發熱頭痛,嘔逆欬嗽,痰塞中焦,眩運嘈煩,傷風泄瀉,及傷寒已汗發熱不止。

杏蘇散

溫病條辨/醫宗金鑑

蘇葉、半夏、甘草、前胡、桔梗、枳殼、橘皮、杏仁、茯苓、生薑、大棗

解表散寒、宣肺化痰

三子養親湯

韓氏醫通

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腹皮蘇,甘桔陳苓朮朴具;
夏麴白芷加薑棗,風寒暑濕併能除。

藿香正氣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藿香、厚朴、蘇葉、陳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朮、半夏、桔梗、甘草、生薑、大棗

解表和中,理氣化濕,治療夏秋季感冒和急慢性胃腸炎為主

清暑益氣

清暑益氣湯

清暑益氣西洋參,竹葉知草與荷梗;
麥冬米斛連瓜翠,暑熱傷津此方能。

李東垣清暑益氣湯

東垣清暑益氣湯,參耆歸朮加草蒼;
升葛澤曲麥味合,青陳黃柏共成方。

清暑益氣湯

脾胃論/李東垣方

黃耆、人參、白朮、蒼竹、神麴、青皮、陳皮、甘草、麥冬、五味子、當歸、黃柏、澤瀉、升麻、葛根、薑、棗

清暑熱,益氣生津。

清暑益氣湯

溫熱經緯

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大順散

溫中散暑

乾薑、桂、杏仁、甘草

(清暑之劑)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溼,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吐瀉,臟腑不調。足太陽藥也,煎服法:等分,先將甘草用白砂炒,次入薑、杏炒過,去砂,合桂為末,每服二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