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穴位壓痛辨病診斷法

穴位壓痛辨病診斷法
前言

穴位壓痛辨病診斷法是通過對患者經絡穴位檢查,以穴位壓痛為依據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四醫院穴位診斷研究小組在學習祖國醫學和下鄉巡迴醫療實踐的基礎上,於1970年開始穴位普查,通過對700個人,78400個穴位的研究、篩選、整理、歸納和分類,分別從十二經每條經上,選出俞穴、募穴和郤穴,共三十六個穴做為基礎穴,用來分經診斷,對於尚未歸經的“經外奇穴”和臨床上對某些疾病有較好治療作用的“臨床特效穴”組合在一起,用來辨病診斷和施治,並總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經驗。

幾年來,對消化系統,肝膽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三十九個病種,1308例病人,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軍區總醫院,海軍總醫院,空軍總醫院,空軍四六六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二醫院以及北京首都醫院,日壇醫院,阜外醫院,工農兵醫院,北京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北京結核醫院,海澱醫院,二龍路醫院肛門科門診部,展覽路醫院等單位的大力協助下,對西醫確診的病例,進行了驗證,驗證的結果,穴位壓診大部分準確。

穴位壓痛辨病診斷法是在祖國經絡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西醫結合的、新的診斷方法,是歷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與疾病鬥爭積累和發展起來的醫學成果,臨床適應範圍比較廣泛,各科均可採用,且不受條件、儀器設備的限制,可因地制宜,就地診斷,就地治療,有得於抓革命,促生產,一般學習三個月即能在臨床上應用,可作為醫院、廠礦、部隊和學校、醫療部門輔助診斷的一種手段,既有利於平時,也利於戰備,特別對鞏固和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

應該著重指出的是,應用穴位壓痛焦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多發病、常見病,如心血管及惡性腫瘤等疾病也獲得初步可喜的進展。目前,在有關單位的配合下進行探索,發現各類癌症患者(除婦科子宮癌及卵巢經放射線治療後壓痛不明顯者外)的新大郤穴均出現明顯壓痛,通過100例的穴診驗證,基本符合。為爭取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線索,有待進一步探索。

為更進一步研究穴診的機理,我們在擴大臨床應用的同時,正在加強基礎和應用理論的研究,決心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認真執行華主席提出的抓綱治國戰略決策,以實際行動為發展我國的新醫學而貢獻力量。

對體表壓痛的認識和應用

經絡學說是我國歷代醫學家長期臨床實踐中反復觀察,反復實踐,不斷總結經驗而逐漸形成的。經絡學說的起源很早,但成為有系統的理論學說,還是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祖國醫學學說中,最是記載的是《內經》·《靈樞·經脈篇》,認為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徹上下的徑路。人體通過經絡把各個器官組織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疼痛是一種疾病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機體的功能障礙。當人體因某種原因使臟腑正常的生理機能遭到破壞時,在體表一定部位就會相應的出現各種異常現象,如產生壓痛、過敏、腫脹、硬結等現象,這些現象,由於經絡在人體內循行部位不同,臟腑疾病在體表表現的形式也不同,而且有的反應為局部,有的反應為全身。

我們在學習和劫經絡理論治療常見病的過程中,在針刺配方檢查穴位時,發現有的穴位上的明顯的壓痛,當針刺這些穴位時,針感強,療效好。相反,在針刺無壓痛的穴位時,針感和療效都差一些,於是在臨床工作中,用現代醫學方法對已確診的典型病例,著重地反復檢查與該病有治療作用的經絡和穴位,有意識地去尋找穴位壓痛及其規律。

經初步觀察發現一些常見病在穴位上出現壓痛反應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繫的,如呼吸系統的一些常見病,大多數患者在手太陰肺經中“俞穴”(肺俞),“募穴”(中府),“郤穴”(孔最)上出現壓痛反應。在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中,除了上述三個穴位有壓痛反應外,還在足陽明胃經的經穴“庫房”穴出現明顯的壓痛反應。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祖國醫學通過體表壓痛點診斷疾病適用範圍較廣泛而且系統,出現的反應點可見於軀幹和四肢。通過經絡反應機體內在的異常現象是全身性的徵候表現。體表壓痛也是研究和認識經絡的重要方法之一。

檢查方法和診斷步驟

穴位壓痛診斷和壓痛等級評定是辨病診斷的主要依據。穴位壓痛辨病共分兩個步驟,一是穴位壓痛檢查和評級,另一是穴位壓痛的分析診斷。

檢查體位,一般採用仰臥位和坐位兩種,仰臥位主要用於檢查胸腹,四肢。檢查北部時,可讓患者騎椅而坐,雙手抱於胸前,頭稍前傾,松衣。檢查過程中,檢查者應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穴位上作按壓或滑動檢查,以發現穴位壓痛或凹陷及結節等現象。

穴位壓痛評級分為四級,一般壓痛為“+”,明顯壓痛為“++”,皺眉呼痛為“+++”,疼痛拒按者為“++++”。分析時應全面考慮,對小刺激大反應的病人,要努力找出壓痛最明顯的穴位。大刺激小反應的病人出現穴位壓痛點比較少,而且壓痛程度也比較輕。正常刺激正常反應的病人往往是“俞穴”壓痛反應輕一些,而一些“郤穴”壓痛比較明顯,“募穴”反應往往比較正常。

分析時,首先從36個穴位壓痛反應點進行病位分析,找出患者主要的“病經”及其表裏關係,然後在36個穴位的分經基礎上,再結合奇穴和特效穴出現的壓痛反應,即可構成明確的診斷。例如呼吸系統的中府或肺俞出現壓痛,配合庫房穴壓痛就能診斷氣管炎,配合五裏穴壓痛就能診斷為肺炎,哪一側五裏穴壓痛明顯,哪一側就是病側。

對消化系統的胃病診斷要看中脘穴,腸道疾患要看天樞穴,心臟系統的疾病要看神堂穴,泌尿系統的疾病看腎俞穴,肝膽系統疾患要看肝俞、膽俞、膽囊點,婦科疾病要看次髎和三陰交,骨骼系統疾患看腎俞和大杼,肛門疾病看大腸俞和孔最穴等。總之,基礎穴結合奇特穴位壓痛才能下診斷,在基礎穴無壓痛的情況下只能說明有某種疾病的症狀。

為了進一步說明一些穴位的相對特異性和便於臨床診斷,下面僅就新大郤、足臨泣、脾俞、溫溜、陽陵泉等穴位作一些具體說明:

新大郤穴出現壓痛時,只能說明患者有癌症,但還不能做出定位診斷,只有配穴才能做出定位診斷。如新大郤穴配食管下俞診斷食道癌,配肺俞診斷肺癌,配肝俞診斷肝癌,配中脘、承滿診斷胃癌,配胰俞、地機診斷胰腺癌,配生殖點診斷前列腺癌,配次髎、帶脈診斷子宮癌,配天樞、大腸俞診斷直腸癌。

足臨泣穴出現壓痛只能說明患者有結石症,配膽囊點診斷膽石症,配子宮穴診斷腎盂結石,配肓俞穴診斷輸尿管結石,配大巨穴診斷膀胱結石。

溫溜穴出現壓痛只能說明消化道有穿孔,配肝俞、食管下俞診斷食道靜脈曲張出血,配中脘、左承滿穴,右潰瘍點診斷胃潰瘍穿孔,配中脘、右潰瘍點、右梁門診斷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配天樞、大腸俞診斷腸穿孔。

脾俞出現壓痛或凹陷時,說明患者肌張力低下,可能患有內臟下垂方面的疾病,配肝明穴診斷肝下垂,配太溪診斷腎下垂,配下垂點診斷胃下垂,配子宮穴、次髎、帶脈診斷子宮脫垂。

陽陵泉穴出現壓痛時,只能說明患者消化道出血,但不能定位,配中脘、左承滿診斷胃出血,配中脘、右梁門、右潰瘍點診斷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配營池診斷腸出血,配天樞、大腸俞診斷直腸出血。因陽陵泉穴位比較敏感,一般在“++”號以上者才能診斷。

有些穴位壓痛反應具有雙重性,如頭風穴出現壓痛時,“+”是頭暈,“+++”號以上診斷為美尼爾氏綜合症。地機穴出現壓痛在“++”以下為四肢乏力,“+++”以上診斷為急性胰腺炎。肝炎穴出現壓痛在“++”以內,說明目前肝功能基本正常。

穴位壓痛診斷的驗證和結果

穴位壓痛辨病診斷的方法是在不瞭解病情的情況下,先對患者進行穴位壓痛檢查,以穴位壓痛為依據,實行分析、辨病疾病。對驗證對象先實行穴位壓痛辨病診斷,再與臨床科及輔診科室的診斷結果進行對照,並以輔診科室為標準,核對穴位壓痛辨病診斷的結果是否準確。診斷物件以門診病人為物件,分兩組進行,一組是各科室轉來的病人,按西醫系統進行穴位壓痛辨病診斷,另一組是直接來穴位診斷室實行全面系統穴位檢查。對以上兩組病人都是在先實行穴位壓痛辨病診斷後,再由醫生進行西醫診斷,並按穴位診斷結果申請輔助檢查,以核實穴位診斷的準確率。

1977年以來,試診人數為1382人,有實驗檢查結果的700人,共66種疾病,穴位壓痛診斷與臨床診斷大部分符合。現例舉部分疾病觀察結果如下:

117例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觀察結果

診斷方法

胃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

其他

臨床診斷

12

95

10

穴位診斷

8

109

X線診斷

8

107

2

117例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的觀察結果

在瞭解潰瘍部位的情況下,以中脘、右潰瘍點診斷胃潰瘍,以中脘、右梁門、右潰瘍點診斷十二指腸潰瘍,其結果近X光鋇餐造影。

如趙××,男性,34歲,某部助理員,病案號為101428,於197023日因患慢性扁桃體炎住三○四醫院五官科,準備行扁桃體摘除術。住院期間進行了一次穴位壓痛診斷檢查,見中脘、右潰瘍點及右梁門穴有壓痛,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追問病史,一年來有上腹疼痛,返酸燒心等症狀,經X光鋇餐造影檢查,見十二指腸球部有龕影,證實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診斷消化道出血的基礎穴為陽陵泉,配中脘、右潰瘍點診斷胃潰瘍合併出血,配中脘、右梁門、右潰瘍點診斷十二指腸球部合併出血。

如方××男性,28歲,某部幹事,病歷號為1125441973913日以右上腹痛5~6年,嘔血一次,解柏油便兩次而入院,入院後診斷為潰瘍病合併出血,臨床醫生認為胃潰瘍出血可能性大。後經穴位壓痛診斷,發現中脘、右梁門、右潰瘍點及兩側陽陵泉均有明顯壓痛,故穴診為十二指腸潰瘍合併出血,於197391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分切除,胃十二指腸吻合術。手術和病理均證實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肝膽系統疾病115例穴位壓痛反應率

肝病組(100例)

膽病組(15例)

出現壓痛反應例數

%

出現壓痛反應例數

%

95

95%

4

30.8%

92

92%

3

23.1%

肝炎點

100

100%

3

23.1%

24

24%

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